WAERO

幾乎都出沒在噗浪:https://www.plurk.com/DigitalLover

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

【教學】電繪工具Painter-漫畫篇

最近打算把之前那幾篇電繪教學的文章給重新寫過,畢竟那些也開始有點歷史了...

再者,過去也曾經有人寄信詢問個人漫畫的作畫方式,所以特別在今天寫下教學: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前言:以下為個人習慣的作畫流程,不一定是最佳管道,也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(゚∀゚ 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電繪漫畫,個人會將之分為「網頁用」與「印刷用」兩項,因為個人偏愛使用細線作畫,

也就是單像素的筆刷打稿,如此線條產生的細緻效果我很喜歡,不過缺點就是只能擇一。

兩者使用的工具也不同,印刷用作畫工具為ComicStudio,而網頁用作畫工具為Painter,

當然上述兩者交換使用也是可以的!只是我有自己一套篩選工具的條件,所以才這麼辦,

在此介紹個人於網頁用的漫畫作畫流程,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看看,說不定會有些新發現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以下為此次範例,主要說明流程和概念,雖屬短篇,但基本上四格也是用差不多的原理:





使用軟體:Painter IX(作畫)、Photoshop CS6(上字)

作畫工具:鋼筆>木刻板(草線色稿)、鋼筆>扁平彩色(直線)、特效>噴霧(集中線)

作畫時間 :約18小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1 - 劇本:

每個四格或是短篇都是一個故事,而故事本身都會有個核心架構,通常那可能也是笑點的來源,

順序上大致上是:忽然有個想法>選擇可套用的角色>衍生內容至收尾>強化對話內容的笑果...

個人在創作時,通常都是這點出發,以這篇來說,當初是因為看了官方的二轉慢後衍生出想法,

當時的概念大概是「用差不多的故事安排,讓阿格雷的書改為觸手本」,整體很模糊也很初步,

如前一篇的工口之光也是,當時也是從「EVE因艾老闆而變的色氣」這個微薄的概念去蛻變,

接著劃分起承轉合需要的格數,這是個重要的步驟,例如我已將開頭設定為愛莎對上歐波洛德,

暫且不清楚要多少格,但收尾阿雷格的說詞加上收尾,我明確的知道會用上四格,所以可預期,

前面的觸手畫面我至少有六格可用,接著再畫下草圖到紙上,將短篇十格內容大致上規劃一下,

有多的就合併到一格,有少的就看能否再哪邊補上其他內容,大致上就能完成劇本的初步規劃。

至於內文部分,和想劇情一樣,我開始時都只會想大致台詞,設想大略需多少空間放這些文字,

等全部完成後再強化每格內文的笑點並讓整體統一,草圖完成後,可以先大概將全部看過一次,

像這篇草圖完成後就因內文產生修改,本來收尾是打算畫阿雷格和藍托分享被愛莎天懲的遭遇,

順便吐槽這項技能,不過被天懲當結局,老實說和前文搭不上太大的關係,無法做到起承轉合,

所以改為仿造官方漫畫的結尾架構,讓故事本身可以變成一個完整的循環並且和官方漫畫呼應。

不過呢,若是超過十格以上的長篇,就必須提早將文字稿擬定,才不會在撰文時受到畫面所限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 - 草稿:

如上圖,在這種短篇作畫時,草稿是必備的過程,然而,進行繪製前我都會有個準備作業,

先在空白的底圖上開設三個圖層,由上而下為:畫框、圖層屬性為濾光的紅色填滿、草圖。

製作畫框可先用選取工具拉框、填滿黑色、選取>修改>收縮、剪下,再將周圍填滿白色,

接著慢慢複製成需要的格數即可,畫框的用途很明白,在線稿等作畫時,線條不會塗出去。

至於濾光的紅色填滿呢?這是我習慣來區分草稿和線稿的作法而已,方便快速將草稿染色,

這樣完成之後只要調低草稿的透明度,就能輕鬆取得方便描線用的草圖,畫CG也是如此:



草稿畢竟還是草稿,對於不滿意的地方可以直接使用變形工具去旋轉或是放大縮小,

所以有幾格感覺模模糊糊就是調整後的結果,預期的效果線和對話框亦可一併畫上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3 - 線稿:

圖層的前後順序就不提了,反正由上到下約略都是:畫框>上層特效>線稿>色稿>下層特效,

線稿基本上只有一個圖層,單像素的木刻板鋼筆畫出來的線條我覺得很好看力道輕重也好控制,

只要基本功稍微有穩,依草圖的結構去修正人物變成線稿並不算困難,需要的只是點時間罷了。

這邊要講的重點是效果線和對話框,先來談談前幾格所使用的效果線吧!大家可以跟著做看看!

先用鋼筆>木刻板分岔,壓住Shift拼命畫出直線,然後大量複製,就能製作出如下的基底素材,

每次使用只要複製局部,使用效果>方向>旋轉來改變角度,調整圖層或透明度就能簡單完成!



集中線就比較需要注意,只適用於Painter9.5,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沒向上升級的主因,

雖然說9.5版的橡皮擦不支援快捷縮放功能,使用橡皮擦時想放大縮小都要手動很不便,

不過噴霧特效功能卻讓人很欣慰,9.5版以上的該筆刷,使用時必須先經過挪動才能用,

壓住施力並不會有效果,這很不方便,而9.5版非如此,只要壓住集中線就會不斷跑出。



效果線的圖層和線稿最好分開,依情況個別歸納在上層特效與下層特效的圖層分類中,

同時再使用時,上面兩種效果線都可透過選取工具去剪裁、預先侷限住它的使用範圍,

也可透過改變圖層屬性和透明度等,讓效果線達到預期理想狀態。基本上關於效果線,

仰賴以上兩者就已足夠應付漫畫,個人創作到現在效果線也都只有使用以上兩者而已。

再者是對話框,說來也不困難,和製作畫框的原理相同,使用圓形的選取工具拉範圍,

接著填滿黑色、選取>修改>收縮、填滿白色、取消選取、擦出一小角拉出對話箭頭,

而我會習慣會再給對話框下面再放一個圖層,填滿白色,對話框圖層位於線稿的上層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4 - 色稿:

在命名圖層時,個人習慣使用單英文字(H表示頭髮等),這邊上中文是方便用於解說,

用過圖層的人多少都會知道,上面的圖層會覆蓋下面的圖層,上色也可多多運用此原理,

例如皮膚上會覆蓋衣物,被覆蓋的地方就隨便塗抹即可,一來節省時間,二來也較順手,

上色順序為:暗面或亮面>補強高光或補強陰影,前者取決於背景顏色,方便區分擦拭,

白底時就先將整體上暗色,接著勾選右框內的「保持透光度」,意思同鎖住圖層透明度,

勾選後上色不會塗出以上色的區域,這樣就能很快速的完成亮面,最後依情況在行補強,

對於不滿意的色彩,也可透過效果>色調調整>調整色彩、亮度對比等功能進行色調整,

就算讀完了整本的色彩學,用色上也很難一次到定位,所以不妨可使用以上來幫助選色。



接著都只是不斷重複這項基本工而已,最花時間的部分也莫過於此,因為單像素線很需要清稿,

一像素也不可以,必須把所有塗出去的顏色通通都擦拭掉,所以大約一半的時間都會花在這邊,

背景部分我通常是使用漸層工具快速將之完成,透過選取前景色與背景色來決定兩點漸層用色,

依情況選用線性漸層或是圓形漸層,這可用來作為下層的背景,也可修改變成上層的圖層特效。



基本上有暗面有亮面,雙色就已足夠,但有時為了畫面的細緻程度,會刻意再加上第三或四色,

讓暗面更暗(如頸部陰影、深縫等)、亮面更亮(如高光、材質反光等),強化整體的立體感。

上圖是我實際圖層的命名情況,幾乎都是簡單英文混數字,基本上只要掌握住圖層的核心價值,

只要「便於修改、套效果」,要怎麼擺設順序其實都可以,像是紅暈圖層我就會建在線稿上層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5 - 上字:
  

上述完成後就存成PSD檔改到PS中進行上字,文字圖層基本上都位於畫框圖層之上,

個人使用的字體是華康儷細黑(中黑),字體屬性為銳利,個人認為是便於閱讀與辨別,

畫面左上角會有個選項提供你將字體改為直式或是橫式,按住控制也可將文字進行旋轉。

然而,對於短篇或是四格,個人都是習慣到這一步時再仔細思考真正該套入的劇情為何,

笑點多半也都是在這裡才真正讓他萌芽,畢竟上完字後,可以搭配畫面進行完整的閱讀,

到時候就比較容易發現不流暢的地方或是贅字,不過如前所述,該方法不大適用於長篇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整體而言,好像也沒什麼高深莫測的地方,差別我想應該是在於一開始的事前準備吧?

如預先完成的畫框與效果線,接著訂定一套自己之後創作慢畫的統一格式與作畫規則,

基本上...任誰都可以進行自己於網頁上的漫畫創作,且都能慢慢玩出自己的一套品味,

當然專業漫畫軟體也是個選擇,他提供很多預設好的工具,不過細線效果就較難表現。

1 則留言:

  1. (這邊不知道看不看的到......
    我現在正在準備社刊的稿子,現在是高三有大學的打混役,
    先不說技術方面的問題,就劇本上我一直很好奇西野大是怎麼想到那麼有趣的梗,而且又有好笑的對白呢?((尤其是對白!對白!因為很重要所以說兩次!
    題材上我畫的是崩壞童話系列,是連環漫畫,之前從來沒有畫過,西野大有什麼建議呢??

    回覆刪除

歡迎轉載,但請務必註明來源:http://waeroblog.blogspot.tw/